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pg电子哪里有 > 新闻动态 > 励志达人刘禹锡10首超励志的经典古诗文:激发逆境拼搏的勇气,鼓舞困境坚守的决心,彰显挫折奋起的豪情!
励志达人刘禹锡10首超励志的经典古诗文:激发逆境拼搏的勇气,鼓舞困境坚守的决心,彰显挫折奋起的豪情!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57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  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灵魂如璀璨星辰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,刘禹锡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。他一生宦海浮沉,多次被贬,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、积极向上的心态,在逆境中书写出无数壮丽诗篇。

这10首超励志的古诗文,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,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。读之,我们能感受到他在困境中激发出的拼搏勇气,看到他在绝境里坚守的顽强决心,领略到他在挫折中奋起的冲天豪情。让我们一同走进刘禹锡的诗词世界,汲取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养分,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,无畏无惧!

图片

1

酬乐天咏老见示

  刘禹锡〔唐代〕

人谁不顾老,老去有谁怜。

身瘦带频减,发稀冠自偏。

废书缘惜眼,多灸为随年。

经事还谙事,阅人如阅川。

细思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
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

唐文宗开成元年(836),64岁的刘禹锡与同患足疾、眼疾的白居易在洛阳重逢。白居易在《咏老赠梦得》中流露出暮年困顿与孤寂,刘禹锡遂以此诗作答。诗中前六句直陈衰老之苦:身瘦衣带紧、发稀帽偏斜,因惜眼而废书、因年迈而多灸,字字写尽暮年窘态。后六句笔锋陡转,以“经事谙事、阅人如川”揭示岁月沉淀的智慧,最终以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收束,将日暮桑榆比作晚年,以满天霞光喻示生命余晖的绚烂。此诗既是对友人的宽慰,更是诗人历经贬谪、看透世事后的豁达宣言,尽显“诗豪”胸襟。

图片

图片

2

再游玄都观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

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

刘禹锡的此诗以荒败之景暗喻政治变迁,尽显诗人的不屈风骨。十四年前,他因《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》中“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”的隐喻,触怒权贵武元衡等人,遭贬岭南。十四年后重返长安,玄都观中“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”,昔日繁盛的桃花荡然无存,唯余野菜花摇曳,暗喻得势新贵如桃花般凋零。末句“前度刘郎今又来”以宣言式姿态,宣告自己虽屡遭贬谪却终归长安,既是对政敌的轻蔑嘲讽,更是对政治投机者“树倒猢狲散”的辛辣解构,彰显了诗人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斗争精神。

图片

图片

3

杨柳枝词九首·其一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塞北梅花羌笛吹,淮南桂树小山词。

请君莫奏前朝曲,听唱新翻杨柳枝。

刘禹锡的《杨柳枝词九首·其一》创作于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之际,彼时中唐文坛盛行复古之风,而诗人却以革新之姿独树一帜。诗中“塞北梅花羌笛吹”暗指汉乐府《梅花落》的苍凉,“淮南桂树小山词”则化用楚辞《招隐士》的幽婉,二者皆为前朝经典。刘禹锡以“莫奏前朝曲”直指文坛守旧积习,转而倡导“新翻杨柳枝”,既呼应白居易“听取新翻杨柳枝”的唱和,更以七言绝句革新乐府旧题,赋予杨柳以时代新声。此诗以树木为喻,实则抒写诗人“病树前头万木春”的革新志向,在婉转音律中透出“诗豪”的锐气。

图片

图片

4

浪淘沙·其八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莫道谗言如浪深,莫言迁客似沙沉。
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

刘禹锡的《浪淘沙·其八》创作于中唐动荡之际,彼时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,诗人因参与“永贞革新”屡遭贬谪,谗言如浪、贬谪如沙的困境贯穿其半生。诗中“莫道谗言如浪深,莫言迁客似沙沉”以双否定句式直抒胸臆,既否定谗言的摧毁力,又否定贬谪者的沉沦宿命,彰显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倔强。后两句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以淘金为喻,将逆境比作狂沙蔽日,将坚守比作千淘万漉,最终“真金”终现的哲思,既是对自身坎坷命运的超脱,更是对正义终将战胜谗佞的坚定信念,尽显“诗豪”的豪迈与旷达。

图片

图片

5

秋词二首·其一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
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
公元805年(永贞元年),顺宗即位,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,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。失败被贬。此诗便作于他贬谪朗州(今湖南常德)期间,彼时他身处逆境,却未被悲秋情绪裹挟。诗中开篇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直指传统文人“伤春悲秋”的集体心理,而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则以决绝姿态颠覆常规,彰显其独特审美与豁达胸怀。后两句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,借孤鹤凌云的意象,将秋日的寥廓与诗人昂扬的诗情融为一体,既是对自然之秋的礼赞,更是对自我精神的高扬——即便身处逆境,仍能以凌云之志突破世俗悲秋的桎梏,尽显“诗豪”的豪迈与超脱。

图片

图片

6

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

刘禹锡〔唐代〕

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
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
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)冬,与白居易扬州相逢之际。此时他刚结束23年贬谪生涯,“巴山楚水”的凄凉与“弃置身”的苦闷尽显于首联。颔联借“闻笛赋”悼故友,以“烂柯人”叹世变,暗含对时光流逝、人事全非的怅惘。然颈联笔锋陡转,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以自然意象揭示新陈代谢之理,既是对个人坎坷命运的超脱,亦蕴含对新生力量的礼赞。尾联借白居易赠诗之机,以“暂凭杯酒长精神”收束,既显豁达胸襟,又见坚韧风骨,堪称逆境中自我振奋的千古绝唱。

图片

图片

7

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

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

刘禹锡〔唐代〕

吟君叹逝双绝句,使我伤怀奏短歌。

世上空惊故人少,集中惟觉祭文多。

芳林新叶催陈叶,流水前波让后波。

万古到今同此恨,闻琴泪尽欲如何。

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年),刘禹锡任苏州刺史。元稹、崔群(敦诗)、崔玄亮(晦叔)三位挚友相继离世后,白居易写了两首表示哀婉的绝句寄赠给刘禹锡,刘禹锡读后很有同感,便写下此诗作为应答。诗中“世上空惊故人少,集中惟觉祭文多”以直白语言道出人生无常、生死相隔的悲怆,更暗含对友人凋零的深切惋惜。而“芳林新叶催陈叶,流水前波让后波”则笔锋一转,以自然更迭喻生死轮回,既是对生命规律的理性认知,又暗含对新生力量的期许。尾联“闻琴泪尽欲如何”以“知音难再”的典故收束,将个人悲痛升华为对永恒离别的哲思,尽显“诗豪”在伤怀中仍不失豁达的襟怀。

图片

图片

8

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

刘禹锡〔唐代〕

碧玉孤根生在林,美人相赠比双金。

初开郢客缄封后,想见巴山冰雪深。

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岁寒心。

何时策马同归去,关树扶疏敲镫吟。

唐宪宗元和五年(810)正月,元稹承召回长安,住宿四川省华阳县敷水驿。宦官刘士元后到驿站,与元稹争厅房,蛮横异常,大打出手,用马鞭打伤了元稹的脸。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,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和一首七绝《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》。元稹回赠了壁州产的马鞭和一首答诗。刘禹锡接到元稹的酬赠后,即作此诗。首联以“碧玉孤根”“比双金”凸显竹鞭珍贵,暗喻友情无价。颔联由竹鞭遥想巴山冰雪,既点明元稹曾贬谪之地,又借严寒烘托竹之坚韧。颈联“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岁寒心”以竹喻人,赞元稹正直品格与历经磨难仍不改初心的气节。尾联“何时策马同归去”以归隐之愿收束,既含对友人的思念,亦透出对超脱仕途、共赏自然之趣的向往,于酬赠间尽显君子之交的情深意远。

图片

图片

9

西塞山怀古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

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

人世几回伤往事,山形依旧枕寒流。

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。

刘禹锡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,此时他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,途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而作。诗开篇以王濬楼船破东吴的典故,再现西晋灭吴的雄壮场景,“千寻铁锁沉江底”暗喻腐朽政权终将覆灭。后四句笔锋转至现实,“人世几回伤往事”慨叹历史兴亡的循环,“山形依旧枕寒流”则以自然永恒反衬人事无常。尾联“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”借眼前荒凉故垒,既含对晚唐藩镇割据的隐忧,亦透出超然物外的历史洞察,堪称融怀古、讽今、述志于一体的史诗绝唱。

图片

图片

10

陋室铭

 刘禹锡〔唐代〕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写于他因“永贞革新”被贬和州期间(824—826年)。当时他遭知州刁难,居所屡次被迫迁至更狭小简陋之处,最后仅剩斗室。愤然而作《陋室铭》,刻石立于门前。文章开篇以山水作比,引出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的核心,强调精神高洁可超越物质贫乏。中间描绘陋室环境清幽、往来皆贤士、生活雅致,展现出不慕名利、安贫乐道的心境。结尾借诸葛庐、子云亭类比,引用孔子“何陋之有”,将个人志趣升华为对君子品格的追求。全文短小精悍,以骈散结合的语言,尽显诗人身处逆境却豁达超脱、坚守自我的精神境界。

图片

图片
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pg电子哪里有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